1955年,李方平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柳市镇的一个普通家庭。文化大革命期间,李方平上了几年小学就无学可上,只能在家帮忙做些农活,闲时便和父亲做些米粉干,挑着担子到街上叫卖。“那时我才13岁,虽然辛苦一点,但日子还算过得去。”李方平回忆起小的时候说:“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,但是温州人多地少,农民远不如工人吃香。”身为兄弟姐妹5人的大哥,李方平很小就有了担当。他意识到,想改变自己、改变家庭只有两条路—一是考大学,二是去当兵。“我读书时间太短,考大学不现实,又因为是‘油耳朵’,当兵也被拒绝了。”两条路都行不通,李方平很是苦恼。
1978年,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,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,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。之后几年,中国批准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,全国城镇个体经济快速发展。
18岁左右,转机来了。李方平在邻居的提议下做起经销员,加工生产一些电器零配件做成产品目录,推销给宁波、杭州等地的企业。在计划经济时期,供需不平衡,企业很需要这些产品。李方平头脑灵活、肯吃苦,家里条件渐渐好了起来。
借着政策的东风,原本挂靠在其他企业的李方平转入地上,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韧性把生意越做越大,成为市场经济中先富起来的一批人。“当时流行‘万元户’的说法,谁家有1万元钱就很不得了了,那时我的资产已经有几十万元了。”按李方平的说法,自己当时可说是风光无两,然而,危机也在此时埋下了种子。
对于浙江温州人来说,“八大王”不仅仅是一个名号,而是尘封在记忆中的一段传奇往事。如今,“八大王”之一“合同大王”李方平已年愈花甲,但挺直的腰板,洪亮的嗓音却让人感受到他非同一般的雄心壮志。
李方平经常要到外地出差,为图方便,李方平在马路边盖起一栋法式四层洋楼。1982年,国务院连续发文要求坚决打击经济领域内的各种犯罪活。